齐齐哈尔高新区:精密智能制造乘势而上

2023-08-15 08:55:4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记者  叶伟


(资料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厚植产业沃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向千亿元级园区昂首迈进。

孵化载体提质升级

目前,齐齐哈尔高新区精密智能制造创新基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作为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精密智能制造创新基地项目是围绕精密超精密制造主题园区建设的重点物理空间载体建设项目。按计划,建设精密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器3栋,总建筑面积4.653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850.36平方米。

该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已完成主体结构、二次结构、砌筑抹灰及部分电气水暖施工,总体工程进度已完成 85%,预计2023年10月30日竣工。待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标准厂房8215.9平方米、创意设计及小型加工车间1.0124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及孵化器空间1.9553万平方米,将大大提升齐齐哈尔高新区的加速孵化能力,在专业孵化、产业升级、载体建设、政策突破、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快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精密超精密制造业优化升级,为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起到创新引领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聚焦重点产业,搭建各类科技孵化载体,形成了“归集—孵化—小试—中试—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打造了物理空间载体平台、高端制造技术创新共享平台、人才成长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塑造创新生态,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园区的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齐齐哈尔高新区拥有高新智谷、工程学院科技园等孵化器27家,加速器6座,其中高新智谷孵化器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校地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5月20日,齐齐哈尔高新区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齐齐哈尔高新区装备制造业产教联合体。

据悉,建立产教联合体是建立高效合作机制,主动对接齐齐哈尔高新区产业需求,完善产教融合机制的切实举措,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此次双方强强联合,汇聚有效资源,深化人才培养,强化协同力度,扩大合作领域,推动科研创新发展,创造出丰硕成果。

这是齐齐哈尔高新区深化校地合作的缩影。近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积极与黑龙江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对接,搭建各类平台,开展全方位合作,创新建立“需求&成果征集发布平台”,常态化汇集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数据显示,目前齐齐哈尔高新区拥有各类科技双创平台159家,占齐齐哈尔市的79.5%。其中,院士工作站4家、科学家工作室15家,黑龙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重点实验室16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头雁”工作站36家。

如今,校地合作协同创新正成为推动齐齐哈尔高新区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截至2022年年末,该高新区拥有有效专利数4804个,其中:授权专利数量4008个,成果转化有效专利数量3735个;R&D经费4.36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76项、成交额23.61亿元。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今年4月,一台刚刚测试成功的CK5225X16/20数控双柱立式车床静静地矗立在齐齐哈尔高新区黑龙江齐四机床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这台承载工件20吨,横梁升降1.6米,工作台直径2.25米,其主轴精度达到5微米的车床,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黑龙江齐四机床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彦东表示:“多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有着充足的发展信心,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创新、研发和市场上,仅今年一季度订单量、生产量、研发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创新的排头兵。近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育强创新创造主力军。出台系列创新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量质齐升。

在组合拳式精准施策下,齐齐哈尔高新区企业茁壮成长。数据显示,2022年,该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数量2014家,其中“四上”企业数量632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齐齐哈尔高新区做足人才保障文章,柔性引进谭久彬院士、闫永达头雁等高层次人才团队等16个,建立由21位专家组成的人才智库,攻克精密超精密制造企业技术瓶颈30余项。

下一步,齐齐哈尔高新区将聚焦产业创新需求,优化创新载体布局,深化政校企协同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策源地,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开创高质量创新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海峡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